河池市重拳整治重金屬污染所取得的成效
發布時間:2011/5/14 人氣:1283
河池境內的龍江河、紅水河、盤陽河等主要河流水質穩定達到國家三類水質標準;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受重金屬污染農田重披綠裝;刁江水質由濁變清……一個個鮮活的例子讓人們切身感受到我市重拳整治重金屬污染所取得的成效。
我市是全國著名的有色金屬之鄉,已探明有色金屬有錫、銻、鉛、鋅等40多種,儲量價值高達700億美元,可以說這是老天賜給河池人民的一筆巨大財富,但是這些礦藏中大多伴生有砷、鎘等重金屬礦物。上世紀末,由于無序開采和選冶加工,大量廢水、廢渣、廢氣直接排入自然環境中;大量廢礦石、尾砂、淤泥沉積于沿河兩岸,經雨水浸泡、沖刷,把有毒有害的重金屬帶入環境,加重污染趨勢,重金屬污染問題已成痼疾,治理難度很大。
近幾年來,市委、市政府認識到河池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全力抓好重金屬污染防治,著力堵住污染源頭。據悉,目前全市有重金屬排放企業154家,涉及有色金屬的采、選、冶等行業,這些企業成為重點整治監控的對象。
2007年,我市向相關企業下發停產整頓通知書9份、限期停產補辦環保審批手續通知21份;2009年開展涉砷行業企業整治,責令4家企業停產整改;2010年開展重金屬排放企業專項整治,督促和指導重金屬排放企業治理,加強對企業排放的監測,對5家存在嚴重問題的企業實行停產治理。通過一系列的整治,一批違法違規小選礦、小冶煉廠家被關閉,一批采、選、冶企業得到整改。
在源頭上嚴格控制重金屬的排放。我市按照環保要求嚴格規范全市范圍內的采、選、冶企業,采礦產生的廢渣不能亂堆亂放,有條件的盡量要求井下充填,并減少廢渣排放量;選礦企業廢水必須達標排放,推廣干砂堆放廢水回用等先進技術;冶煉企業推行綜合回收技術,將鎘、鉛、砷等重金屬進行回收利用,變害為寶。
據統計,“十一五”期間,我市重金屬排放企業在廢氣脫硫、污水處理、清污分流、在線監控等方面投入近3億元,大幅提升企業的污染防治能力,減少重金屬對環境的危害。
在堵住源頭的基礎上,我市還對重金屬污染的河道、農田、土壤進行清淤治理,把含有重金屬的廢渣進行有效處置。刁江污染治理二期工程、綠蔭塘治理、車河河清淤、環江污染土地修復等工程相繼開工,僅南丹一縣就投入治理資金3億多元。重金屬污染的清理工作使河池重見碧水藍天,重金屬污染防治成效初顯。
下一步,我市將對轄區內重金屬污染情況進行全面排查,制定具體防治規劃,持續開展對冶煉、選礦、采礦等重金屬排放企業的整治,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淘汰落后產能,合理開發、分配、使用礦產資源。